鲎瓢是用鲎壳做的舀水工具。鲎是一种海洋节肢动物,其血蓝色,是生物制药的重要原料。其肉鲜美,味近似龙虾之类。现在鲎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,市面上已难见踪迹,但一些郊区餐馆还在售卖。过去我们常把整只鲎买回来,把鲎的肉挖出来吃掉,其壳就成为鲎瓢的制作材料。因为鲎的外壳成小半圆形,经过加工可以成为舀水工具,福州人称之为鲎瓢。从鼎里舀汤水出来,没有哪种工具会比鲎瓢舀得干净。那时一般家庭人口都较多,所用的鼎都比较大,所以鲎瓢舀汤水最方便。因为鲎瓢的角度刚好贴着鼎,而且经汤水浸泡后会自然软化,能把汤水舀的干干净净。
以前福州有个行当,就叫补鲎瓢。从业者挑着担子走街串巷,大声吆喝“补鲎瓢啊、补鲎瓢啊”,如果谁家有鲎壳或者鲎瓢摔裂了,可以让师傅来制作和修补。师傅先在担子一头的炉灶里生火,把鼎中的水烧开,让鲎壳在水里烫煮软化,就容易加工了。制作鲎瓢过程不复杂,把软化后的鲎壳用一把专用刀削切成型,再用大剪刀修剪,然后弯曲成瓢状,用预先加工好的竹柄夹住,钻几个洞,安上小铜钉,捶平,就大功告成。裂的鲎瓢修补更容易,剪一小块鲎壳,贴在裂缝上,钻洞安钉即可。我们小时候常围着补鲎瓢摊,看师傅加工制作鲎瓢。
福州还有一句俚语,叫“鲎瓢还怕汤烫?”是反问句。因为鲎瓢不怕开水烫,越烫越好用。所以用这句话来形容“我才不怕呢”,近似“死猪不怕开水烫”的俚语,但不含贬义,只是带有戏谑味道。
许多消失或正在消失的生活用具,往往会引发我们的怀旧情怀。
备注:此文发在2014年1月10日《福建侨乡报》 。